日期:2020-04-09
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。3月25日,市卫生健康委就今年的健康扶贫重点任务进行部署,明确今年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紧盯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,坚持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,以健康扶贫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为抓手,保持现有帮扶政策、保障措施、工作标准稳定,巩固并拓展健康扶贫工作成果,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,推动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,高质量完成“三个100%、两个90%”健康扶贫目标任务,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健康保障。
三个100%即确保贫困人口100%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,实现应保尽保,只有参加基本医保,才能享受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等特惠医保政策;确保每个贫困村100%拥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,拥有一名合格乡村医生,这是贫困村退出的硬性指标,必须100%落实;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贫困人口。
两个90%,即通过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、医疗救助、疾病应急救助、慈善救助和兜底保障政策,将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%以上,让现行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看得起病;通过县域“五个一”标准化建设,加大人才培养和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度,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,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,把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%,让贫困人口在县域内看得好病、看得上病。
根据今年的健康扶贫目标,市卫生健康委要求,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要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大病、慢病精准救治任务。持续开展大病专项救治,将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由25种扩大到30种,确保全市现有未脱贫贫困人口大病患者应治尽治、不落一人。对感染新冠肺炎的贫困患者,及时开展医疗救治,出院后落实好出院随访和后续追踪管理服务。严格落实好贫困人口县域定点医疗机构“先诊疗后付费”和“一站式”就医结算政策。同时,做实做细做好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巩固完善“3+3”健康扶贫托底保障机制,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医保制度综合保障,完善医保救助医疗托底保障机制。逐步将现有的贫困人口“3+3”医疗保障模式过渡到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范围,建立稳定、可持续的医疗保障机制。
巩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。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补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,支持县级医院(中医院)、县级疾控中心建设;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,支持不达标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;推进行政村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,确保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;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,确保到2020年,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合格执业(助理)医师或全科医师,每个行政村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(助理)医师;支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,确保到2020年每个县至少有1个省定县级临床重点专科;持续开展城乡医院对口帮扶,确保到2020年,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“二级甲等”水平,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具备50~75种常见疾病诊治能力;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提升县域综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近看病和“少生病、不生病”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。
加强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。加强贫困人口重大疾病防控工作,加强贫困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,实施贫困人口妇幼健康免费干预项目,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,全面加强健康促进工作,促进贫困人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。
建立防止因病返贫长效工作机制。全面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确保脱贫攻坚期内健康扶贫工作稳定、政策稳定、人员稳定,力度不减,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、防止返贫;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,对基础差、短板突出的县(市、区)开展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开展动态监测,对因病致贫返贫风险较高的重点户实行监测预警,完善“边缘户”动态管理机制,及时落实好健康扶贫政策措施;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,总结各县(市)区健康扶贫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做法,并提升固化为长效制度机制,统筹推动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、健康焦作、县域医改衔接协同、融合发展。
与此同时,我市还将着力做好健康扶贫总结和宣传工作,全面展示我市健康扶贫工作取得的新成效,讲好健康扶贫故事,弘扬主旋律、凝聚正能量。